新闻大学

献身,从高校讲台到乡村扶贫 

来源:新闻大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3

献身,从高校讲台到乡村扶贫

——追记合肥学院驻村第一书记朱世群

光明日报记者 常河

简陋的宿舍、简陋的桌面、一摞工作笔记、一摞扶贫台账……这是朱世群定格在工作岗位上最后的遗物。

4月2日,还有一周,合肥学院教师朱世群就将结束3年的驻村扶贫工作,重新回到原来的岗位。因为积劳成疾,他却倒在淮北平原的春天里,生命定格在42岁。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愿做一个农民儿子该做的事。”从农村到都市,再从都市到农村,他在讲台上书写着知识,在大地上书写着初心和担当。

  为初心,他甘愿再当一回农民

“朱书记是个好人,他像家人一样帮我解决问题。”噩耗传来,泗县瓦坊镇陡张村村民朱晓飞泣不成声。朱晓飞因右手残疾不能干重体力活,一直跟着父亲放羊。朱世群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积极协调合肥学院生态养殖帮扶资金,购置繁殖力强、抗病力强、出肉多的波尔山羊交给朱晓飞喂养,并签订合同,由合肥学院组织教职工以高于市场价进行捐购。现在,朱晓飞养了近80只羊,成为村里赶着扶贫羊致富奔小康的典型。

1996年,朱世群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五河县那个村庄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1999年3月朱世群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进入合肥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合肥学院中文系团总支书记、中文系学工办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副处级组织员等职务。他先后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辅导员、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指导老师等称号。

2018年,安徽省委、省政府遴选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通知下来,得知朱世群报名的消息,家人沉默了。此时,他的孩子才9岁,平时接送、辅导、吃穿住行均需大人照料,周末还要辗转于各个辅导班。妻子身患糖尿病,母亲常年患有慢性病,怎么办?

“我本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愿意去做一个农民儿子该做的事。”朱世群耐心说服家人和单位领导、同事,被选派至泗县瓦坊镇陡张村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告别三尺讲台,回到他牵挂的乡村,告别都市的繁华,他选择了和泥土一样的质朴。

陡张村包含17个自然村,共有2000多户近8000人,是泗县人口最多的村。从此,从村级发展的五年规划到修路建桥,从村庄整体规建到准确统计每家每户半分地的补偿,朱世群把精力投入到村里的一草一木每家每户。

  为扶贫,他把自己练成了活地图

起初,陡张村对于朱世群来说只是一个陌生的北方村庄名字,很快,这里已变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黑T恤,老布鞋,黝黑的皮肤,消瘦的身躯,从高校教师变身第一书记,村民们眼里的朱世群非常接地气,和普通农民没什么两样。

朱世群起早贪黑实地走访,不是在路上就是在户下。翻开他的工作日志,村民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意见建议,每一页都记得密密麻麻。驻村不到3个月,他便熟悉了村情民情,对全村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如数家珍。帮农户修手机,调试网络,装电脑,给贫困户孩子辅导作业……在村民眼里,朱世群是全才,更是活地图。雨季,田地被淹,朱世群扛起铁锨就去挖沟排涝。农忙,朱世群跑到年老体弱的农户家,帮助他们搬运粮食。

陡张村原有247户贫困户,“有的家庭经济状况好一些,自力更生能力较强,帮扶效果很明显;还有的家庭条件复杂一些,就需要多做工作才能实现稳定脱贫。”朱世群说。

3年来,朱世群先后为愿意养殖的侯生祥制定圈养家兔计划,为乐意种植的张步华申请黑花生种植项目,为大侯庄身患脑瘫的侯娜娜联系壹基金“海洋天堂”项目……驻村扶贫期间,他共落实到户扶贫资金近1200万元,确保全村247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在朱世群的协调下,合肥学院每年都选派艺术设计专业专家赴泗县实地调查当地的农产品,结合龙头企业、能人大户、普通贫困户和群众的销售愿望,对不同的农产品进行包装项目设计,通过专业的包装设计等营销措施,陡张村农产品销售量增加6%至29%。

贫困户脱贫只是底线,带领全村致富才是目标。致富带头人郭杰在村里租了30亩地,建设17个大棚,准备搞西瓜种植,但因为缺少技术、缺少销路,一直底气不足。朱世群知道后,一边联系县、镇农技工作人员,为郭杰提供“一对一”技术指导;一边协调学校食堂,拓宽西瓜销售渠道。“感谢朱书记帮助解决技术和销售难题。我这一年不但能挣30多万元,还带动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郭杰说。在朱世群的帮助下,陡张村共培养了致富能手13人,累计带动6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上一篇:钱学森大学时期高分试卷字迹如印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