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
\t编者按:金秋九月,全国大中小学迎来全面开学,我国的第三十六个教师节也如约而至。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民网传媒频道特别采访了来自高校新闻院系的一线教师们,请他们谈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切身感触,也说说新闻传播教育的守正与创新,并在新学期之际送上对学子们的新期许。
\t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媒体教研室主任詹新惠(右三)与学生合影
\t詹新惠:教师是一个持续地、不断地输出与输入的职业
\t人民网传媒:请问您从事新闻传播教学一线工作已经多久了?对老师的这个身份有怎样的感触?
\t詹新惠:我2006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到现在从事新闻传播教学一线工作已经14年了。这些年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敬畏,一直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一直在努力尽自己所能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持续地、不断地输出与输入的职业,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源源不断地传授学生知识和方法。尤其是我所从事的新媒体教学,这几年变化太快了,从PC端到移动端,从3G到4G再到5G,有时候自己都觉得有点“跟不上趟”,但要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在一个信息易检索、易获取、广交流的时代,如何能高出一筹的给学生更多有思想、有方法、有视野的内容,其实是对老师最大的一个考验。
\t人民网传媒:您认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有哪些改变和坚守?
\t詹新惠:新闻传播原本就是站在社会最前端的,可以说是社会的一个敏感器,所以要能对社会的脉搏有着敏锐的触及、观察和瞭望,目前新闻媒体和新闻传播教育在这方面确实有所缺失,新闻传播教育对此必须有所改变,这也是我们要面对的,无论你愿意或者不愿意,无论你想或者不想,都必须要跟上这个时代。新闻传播教育还必须树立用户思维,要把用人单位当做用户,培养的学生要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并通过市场需求的反馈,倒逼学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变。
\t作为新闻人,不管是从业者还是教育者,要有责任、使命、担当,这是自始至终不变的。身处新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在学校就要教育学生进入媒体后必须要有底线意识、红线意识,要有更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t人民网传媒:新学期已经开始,您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有着怎样的期许?
\t詹新惠: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要保有对未来的憧憬,保持对理想的热情和热忱,也要坚定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新闻传播领域,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坚守当初的信念。
\t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这时候正是学习的“黄金时代”,一定要沉下心来好好读书,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要像海绵一样充分地吸收、珍惜好这两年的有限时间。
\t对于大四的学生,虽然这是一个有些焦虑的时期,但要相信自己,面对不如意或者失望的状况,佛系和定力应该兼而有之,统筹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考研、找工作和生活,这是进入社会之前的一次热身和测试。
\t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开和
\t陈开和: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仍应坚守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理念
\t人民网传媒:请问您从事新闻传播教学一线工作已经多久了?对老师的这个身份有怎样的感触?
\t陈开和:从事新闻传播一线工作26年,对老师这个身份,比较认同,个人感觉比较满意,工作并不清闲,但有意义。
\t人民网传媒:您认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有哪些改变和坚守?
\t陈开和: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仍应坚守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理念,培养学生对我国新闻工作核心理念的认同和责任担当意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需要改变的是在教学具体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要结合年轻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感受,以及新的传播技术条件,充实教学内容,以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为原则。
\t人民网传媒:新学期已经开始,您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有着怎样的期许?
\t陈开和:新学期,希望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能够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磨练意志,健全体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关心国家和社会,有新的收获和进步。
\t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楚新(中)与学生们合影
上一篇:漾新闻 | 2020年陕西省播音编导类专业统考在西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