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
在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新闻播音包括广播新闻播音、电视新闻播音等课程,其作为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是衡量学生专业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关键一环。在业内经常提及的一句话就是“新闻好播可是播好不容易”,对于“好播”是因为新闻播音有完整的新闻稿件作为依托,稿件上的字、词、句子极其规范。所谓的“难播”是如何将稿件上的文字语言准确转化成有声语言,把稿件中想要传达的信息传达清楚,且态度鲜明极具艺术性,这对广大播音员来说确实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此,在新闻播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经常出现一些问题。
学生在新闻播音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见字出声,不知所云。在新闻播音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见字出声,不知所云。这很容易理解,由于学生受从小到大阅读习惯的影响,对于专业的基本技巧掌握程度不高,尤其在备稿环节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对于新闻播音的认识程度未达到一定的专业层次,加上缺少真实的实践锻炼以及没有经验等,致使学生不知道新闻稿件所表达的意思,还只停留在见到新闻稿件把字读出来这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传播,传播的是什么,缺少新闻感。
语句僵直,毫无态度。语句僵直、毫无态度,属于问题的第二阶段,学生的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掌握的程度较好,新闻播音的学习初见成效,可以仔细体验新闻稿件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创作过程中可以实现情景再现,对象感、内在语言应用恰当,但同时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在播音过程中思考痕迹过重,精神压力过大。例如,由于将精力全部集中在内部技巧的应用上,又要兼顾新闻稿件认读,所以学生在播音时语句僵直,每个字处理的痕迹过重,缺少节奏变化,使有声语言丧失美感;由于大量精力放到内部技巧与新闻稿件的认读上,使语言呈现出小心谨慎,没有游刃有余的自信。也有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新闻播音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所有的新闻稿件全部应用这样的“模版”进行创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固定腔调”。这样的创作模式同样会使新闻播音作品产生语句僵直、信息传递不清及情感、态度不到位的情况。
模仿泛滥,有形无神。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播音员与主持人,一些学生也有自己崇拜的播音员“偶像”,从而产生了学生主动对偶像进行模仿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专业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有一定制约作用,学生往往只学习到优秀播音员的一些外在形式,如停连、重音、发声状态,并没有把“神”模仿到位。因为根据艺术的特点,创作者思想感情的运动很难完整地被他人察觉,只能凝结在其艺术作品中。学生通过模仿的方法进行播音创作时,会形成一个无形的枷锁束缚自己的创作空间。
新闻播音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新闻播音出现问题的原因,首先就是创作者没有对新闻播音形成专业认知,只是简单的认为新闻播音就是“照本宣科”,没有深刻认识到新闻播音对于舆论宣传乃至全社会的重要性。其次,由于备稿过程极其枯燥,一些同学在备稿过程中功夫不到位,没有深入理解稿件内容,在新闻播音中只动嘴未动心。再次,在专业技巧的应用上顾此失彼,没有把课堂上所学内容完全掌握或对于自己的一套模式太过于习惯,“以不变应万变”来偷懒应付。最后,有些学生不想吃苦,总想坐享其成,课后练习过少,没有形成习惯,态度不坚定。这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发挥引路人的作用。
引导学生加强内部体验。上述论述中的见字出声、不知所云,其实是由于学生在备稿上出现问题以及其思想感情没有运动所引起的,这就需要教师仔细讲解备稿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备稿环节,并且使学生加强内部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五彩斑斓的世界有充分的认识,生活节奏快速且充实。但是也有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学生很难让浮躁的内心安静下来,很难引起真实的内心体验从而影响学生思想感情的运动。“脚下占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有多少真情”。新闻播音的教学可通过实际调查的方法让学生真听真看真感受,也可通过设置情景的模式,通过移情等方法使学生心中具有真实的体验,使他们的思想感情真正运动起来。这样新闻播音就具备了灵魂,内容传递时就会彰显真情,且态度鲜明,同时学生对于不同新闻稿件的不同思考与内心体验,也解决了固定腔调等问题。
上一篇:企业抖音新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