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

技术的媒体适应性分析 

来源:新闻大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30

VR的全称是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技术,也叫灵境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环境,可同时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效果的虚拟世界。这种虚拟可以是对我们熟悉的环境的仿真构建,也可以是对我们难以在真实环境下接触到的情景的三维重现。

一、VR技术特性

VR最大的特色就是用户可以沉浸于这个虚拟环境中,通过佩戴专门的VR眼镜或者头盔等设备,体验一种仿佛置身于现场的感觉,同时这种感觉没有明确的边界限制,用户甚至可以达到360度无死角的全景式交互输入,从而达到最大化的沉浸式体验感。

(一)沉浸性

这是VR技术最主要的特征,主要表现就是让用户“成为”这个虚拟环境的一部分,从而消除可能带来的不适应感。这种沉浸性还同时表现在系统要尽量不让用户受到虚拟环境以外的环境影响,一切以用户的实际体验感为核心,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交互性

主要体现在用户对所参与的模拟环境内的物体构成是否有参与度,用户的操作能否对环境本身造成影响。当用户接触到虚拟环境中的人物或者物体时,应当感觉到对方给自己一个相应的信息反馈,这种反馈应该是近乎真实的,全方面的。

(三)想象性

在真实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有限的信息摄入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搭建出属于自己的新的模拟环境。VR同样可以提供这一需求,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宽了信息范围,使用户不仅仅只局限于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且可以利用主观能动性来自主选择想要接受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创立新环境。

(四)自主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VR是“有”思想的,它会遵从虚拟环境中所构建出的属于自己的真实展现,这种展现是可以不依赖于用户而存在的。

(五)多感知性

与其他媒体技术相比,VR理论上应具有一切人类能够感知的感官功能。目前由于技术所限,大部分虚拟技术只包括了视觉、听觉、触觉、空间感等几种感官,其他感官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普及[1]。

VR技术诞生之初并不是专门为媒体传播服务的,在上世纪50年代已经出现了可以模拟多个场景的宽荧幕影片,并同时模拟味觉和触觉;随后诞生的头盔显示器使得这一技术真正步入正轨。它对媒体的适应性也是随着时间和技术进步而逐渐成型的,国外将VR技术与新闻相结合的报道可以追溯到2012年,而国内首次应用VR技术进行新闻报道则是在2015年,并且有逐年增加的态势。但是新技术的应用往往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这种行业内的巨大变革也同样带来新的挑战,下面来具体进行分析。

二、VR技术的媒体特征

现有的媒体传播模式除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包括网络电视、数字广播、手机终端平台等一系列新兴媒体。作为一项新兴技术,VR自然会具有某些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叙事报道特征

传统媒体的叙事多通过固有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进行呈现,以线性叙事为主,更加注重事件的完整性、时空的连续性和内容的因果性。而VR新闻往往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不按照传统的顺序进行报道,用具有离散性、偶然性、碎片化、非固定视角的形式来从不同角度与层次推动事情的发展。从这一点上看,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

(二)内容制作特征

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工作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编分离,即采访和编辑工作是分开的,两者合作完成媒体信息的生产,对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相对单一;另一种是采编一体,即媒体信息生产过程由单一团队统一完成,工作人员既是记者,也是编辑,兼顾文字、美术、摄像等一系列工作。对于VR技术来说,多感知型决定了其制作团队要从技术实现、美学效果等多个角度来考虑选题,而不仅仅由新闻价值来决定。因此具有更高适应性的全媒体记者会更加符合VR的制作要求,这是由VR技术的特性所决定的。

(三)传受关系特征

以电视媒体为例,传统的媒体信息由制作团队来选择和把控如何进行传递,而大多数受众都是间接或者被动接受信息。而VR新闻的受众可以借助一种自主参与选择的方式来转换接受角度,甚至可以与新闻主体进行交流,获得更为真切的体验感受,这一点是传统媒体很难达到的。

三、VR技术在国内外媒体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仅靠理论上的支持是无法得到推广的,因此广大媒体纷纷开始推出属于自己的VR节目,让广大用户领略VR技术的风采。

上一篇:基于改进的算法的新闻聚类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