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
在"创新兴国"的理念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作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大高校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通过"大创"项目的实施更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基础上,建立了以创新思维意识、创新实践能力、知识基础为指标的创新能力结构,以南京审计大学为案例作实证研究,从而探究讨"大创"项目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方式与机制,并为优化项目管理、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研究基础
当今世界已经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谁拥有的创新人才多,谁就会在世界经济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并形成了全民族尊重实践创新的良好氛围。例如邻国日本,把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成“生成能力”,视为国策,作为日本通向世界的目标。在创新意识潮流的推动下,国内外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
1.对于“大创”项目的价值的研究。付子云(2016)等人在一文中认为,“大创”项目使同学们在实践调研过程中加强自我心理认知、感受实践成长的过程,从而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孙立勇(2018)通过对“大创”项目基础平台、活动参与、创新成果、科技竞赛、科技项目和创新效益六个方面的分析,得出“大创”项目在科技创新能力的全过程三个维度:培养平台、创新活动和创新效益上对大学生均有促进作用。
2.“大创”项目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部分学者研究表示“大创”项目促进了学生由毕业到就业的转变和适应,缩短了从毕业到就业的衔接。同时,参加“大创”项目锻炼了同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提供了条件。
虽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少研究者还是提出了“大创”项目仍然面临的一些问题。例如崔虹云(2018)等人所著的《“大创”项目: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提出以下3点问题:①项目缺乏科学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的意识,只是把研究项目当成一种学习任务。②项目管理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从学生角度上看,由于缺少探究精神,遇到困难时,许多同学不能坚持制定的研究计划和方案,致使项目研究缺乏严谨性,导致成果流于形式;从老师角度上看,由于存在认知误差和教师自身教学任务较多,导致无法有效且科学地指导。③研究成果缺少推介与反馈。很多高校缺乏对于优秀学生项目成果的保护机制,缺乏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
面对这一研究现状,提出以下几点问题:
(1)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究竟是什么?体现为哪些构成要素?
(2)“大创”项目中哪些因素影响了创新能力?其具体影响方式如何?
(3)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基本概念阐释与研究框架建构。
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其内容,主要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在对这一概念阐释基础之上,借鉴段晖(2014)对创新能力结构的建构基础上,结合当代大学生在“大创”开展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能力,由此将创新思维意识、创新实践、知识基础三个因素作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结构的组成要素,从而在研究“大创”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对创新能力哪些方面产生影响这一问题上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衡量。本文构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创新能力结构?
2.研究方案设计。
在“大创”项目开展中,学生、指导教师和学校的项目管理部门是影响其开展的三大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从学生、指导教师、项目管理三个层面探究“大创”项目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团队方面,从负责人态度、学生动机、团队氛围等角度切入;指导教师方面,关注教师个人情况、指导要求、引导方式等;项目管理方面,包括管理制度、立项评审、阶段把控、成果验收等。(参见图1)
上一篇:乡村社会的变与不变
下一篇:没有了